资讯> 正文

【环球新视野】于淑贞:“红”缘半生 望邂逅更多人一同前行

2023-06-28 10:56:29 来源:沧州日报

禅房花木,茶香氤氲,雅乐舒缓。来到于淑贞的书房,就像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时间仿佛缓慢了许多,一个人、一件事、一辆车,载着她与《红楼梦》的故事,姗姗而来……

49岁的于淑贞是盐山县望树中学的一名老师,现居中捷。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和《红楼梦》缘分不浅。作品常见于尚芹堂、红楼心语等红学公众号上。在她心里,《红楼梦》如同一位多年至交,相看不厌;又如一杯品味多年的老酒,历久弥香。

精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资料图片)

巧目盼兮,笑靥如花,于淑贞很温婉,与红楼的故事,娓娓道来。

她最早读《红楼梦》是在17岁,那是哥哥送给她的一套书。不过当时读过就像微风拂过水面,只是了解了大致的情节。

真正走近《红楼梦》,是若干年以后的2005年。这一年,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了刘心武老师的系列讲座《揭秘红楼梦》。源于对《红楼梦》的喜欢,这档节目一下子就吸引了她。

那时候还没有网络电视,节目不能回放,她的大女儿虽然才四五岁,但很懂事,知道妈妈很想学东西的时候从不打扰她。节目开始之前,于淑贞总要像学生上课一样,准备好小板凳、本子、笔和书。讲座开始了,又不能暂停,她只能边听边粗略地做笔记。等老师讲完了,再抽时间整理。

通过讲座,于淑贞才知道《红楼梦》有通行本和古抄本之别,也才知道了脂批的重要性。脂批是指脂砚斋对曹雪芹小说《红楼梦》的批语,现指对此书最早评注者的统称,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创作过程及曹雪芹家庭身世情况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既然知道了,无论如何也得整一本带脂批的红楼梦看看呀。”于淑贞讲,那个时候想买书除了转书店没有别的办法,在转遍了沧州各个书店无所获时,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进了中捷书店。没想到竟然让她找到了一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那种如获至宝的欢喜至今难忘。当时正好是暑假期间,那本书是她利用送女儿学琴的时间读完的。她把女儿送到学习班,然后赶紧到就近的友谊广场,找一个阴凉地,席地而坐,静静看书,到时间了再去接孩子。

“那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太惬意了,没有俗务、没有杂音,只有清风相伴,至今难忘。”于淑贞至今仍回味无穷。

成运城红学会一员

读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于淑贞和它的关系时近时远,搁浅的时候不多。再一次走近它是2015年。

当时,客居北京的红学研究者刘云濮有一个微信群叫“脂砚斋石头记”。于淑贞在那里结识了几位资深“红楼梦中人”。山西的刘莉莉老师,笔名落笔升蝶,于淑贞说这是她至今遇到的对红楼梦最深情的一个人。

脂砚斋石头记微信群尽管只是一个线上组织,但刘云濮老师组织得很好,几位资深人士轮流讲课,于淑贞偶尔作为老师讲解,但更多时候是学生。群里的氛围很好,讲者用心,听者留意。她至今还记得流云女士给大家讲《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刘莉莉老师给大家讲三宣牙牌令,她和大家分享《红楼梦》前五回及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

讲到这,于淑贞笑着说,她的甲戌本《石头记》就是从刘云濮老师手里磨来的。“这么珍贵的手抄本他竟然有两套,这让我情何以堪呀!于是,磨叨、磨叨、再磨叨,终于答应转让给我一套。”因红楼而结缘,其中的故事和乐趣让人动容。

2021年8月,山西运城的刘纪昌老师筹建尚芹堂。“尚芹堂”,顾名思义,崇尚曹雪芹也。刘老师特邀请于淑贞前去帮忙。从始建之初,于淑贞对如何布置、如何组织提出自己的建议,偶尔写点文字介绍一下。几个月后运城红学会有了新的活动基地——尚芹堂,她也很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就在那一年国庆前夕,她带着甲戌本《石头记》,和庚辰本的第一册去了运城。在那里和各位红迷朋友分享《红楼梦》的版本及红学研究的一些话题,收获颇丰。

于淑贞说,与《红楼梦》最近的一次缘分是在黄骅的知味读书会。“在这里和各位分享《红楼梦》可比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舒服多了。何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淑贞莞尔一笑道出了其中之趣。

走近红楼 一生受益

于淑贞喜欢《红楼梦》,受益《红楼梦》,更喜欢分享《红楼梦》,希望更多的人走近《红楼梦》,在《红楼梦》中遇到更美的自己。

多年来的学习和思考,于淑贞觉得要想受益于《红楼梦》,读三五遍绝对是不行的。《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事件琐碎,每一个像模像样的事件都前有影、后有踪。只有反复多次阅读,扩大关注范围,才能扩展到所有的人物、所有事件的描述。

于淑贞说,一开始,大家只能关注到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史湘云、探春、袭人、鸳鸯、平儿、晴雯这些主要角色。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贾母、刘姥姥、贾芸、小红、贾蓉、倪二、贾薔、伶官、石呆子……才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

《红楼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涵盖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只有让这些人走入我们的视线,才有可能加以借鉴、受到启发。比如,贾母。于淑贞觉得研究这个角色受益的有两点。一是贵气,二是慈悲。贵气是长久的贵族化生活滋养出来的,绝对不是暴发户可以效仿的;贵气,也是灵魂充盈的外在表现,那是“花瓶”学不来的。慈悲,于别人而言,如沐春风,于自己而言,却是积福积寿。

于淑贞说,读红楼,应多听、多想、多交流。要多听各派红学家的解读,让不同的声音进来。无论是考证还是文本细读,或是揭秘人物事件,都是可圈可点的,都有值得吸收的精华。在多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多想,不要轻易否定,也不要照单全收、博采众长,争取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红学研究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包容的体系,它不是科学实验,而是人的探究,这就决定了每一位探究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加进去,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甄别,吸收其精华、权衡其论点。聚在一起的红迷朋友在年龄、阅历、学识以及对《红楼梦》的认知方面一定是千差万别的,大家坐在一起,就某一个片段共读,或者就某个人物、某些事件探讨,各抒己见,这样的分享、交流、碰撞才更有意义。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中国人提高素养、理解传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教科书。于淑贞与《红楼梦》的缘分持续半生,她希望在研究红学的路上,邂逅更多人,一同前行。

关键词:

上一篇:[公司]天源环保拟发行不超10亿元可转债事项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天天快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